新闻中心

new center

痴迷者的恐慌:数据主义?人工智能?威胁来自人类自身

苹果Siri、微软小冰是智能聊天类应用;新闻阅读软件依赖人工智能技术向用户推送最适合该用户的新闻内容;谷歌照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识别图像中的人、动物、风景、地点……快速帮用户组织和检索图像;美图秀秀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对照片进行美化。不远的将来,自动驾驶技术还会重新定义智慧出行、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虽然现在对人工智能的定义没有统一,但是人工智能却已经在我们身边,几乎无处不在。

 数据主义是威胁?

  在数据主义看来:“宇宙是由数据流组成,实体或现象的价值由其对数据处理的贡献决定。极端形式下,数据主义世界观的支持者将整个宇宙看作是一个数据流,相信人类的宇宙使命就是创建一个包罗万象的数据处理系统,而后融入其中。”

  倘若信息才是世界的“主体”,那么人类存在的意义,不就是“侍奉数据”么?这个时候,数据主义的“教义”也显而易见:让数据野蛮生长,自由流淌,彼此交汇;当然,也要尽一切可能增加数据量。

  这个斑斓的世界真能简化为数据么?赫拉利的观点很有意思:“现在还不能斩钉截铁地说,人脑意识的产生机制就是数据分析的过程。不是所有的生活都可以精简成数据。这种数据宗教也许不是真的,但是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宗教或者说意识形态,它不需要正确,也能征服世界。”也许你还持怀疑态度,不要紧,因为从现在通向未来的路上,会有无数的事物为你布道。

 对人工智能痴迷还是恐慌?

  其实追溯历史,对未知技术从警惕到“盲目信任”贯穿了人与机器共同进化的整个历程,人类对技术的信任很难称得上是“理性的胜利”,更多是习惯本身的胜出——要知道,未来机器并非主动“夺权”,而是当人类社会变量日趋复杂,机器又日趋聪慧之后的一种最符合逻辑的选择:你最好接受机器给你的选项,因为它通常就是最好的。进一步推演,终有一日,维持社会正常运转的决策复杂度会令人类感到疲惫不堪,那时,机器或将独揽大权,这意味着人类与机器的命运将趋向一体。

  人工智能能否超过人类是一个问题,但更有意思的是,人类既然对人工智能投入这么大的热情,执着于人工智能的创造,为何又一次次的在机器智能成就面前爆发出集体性的非理性恐慌呢?人类痴迷于人工智能的动机何在?人工智能的进展又为何引发恐慌?事实上,对人工智能的痴迷与恐慌背后所反映的,正是人类自身的困惑性存在本质。

  今天人工智能在许多垂直领域内的局部进展,都比很多人之前预料的更早来到,但是人工智能整体的发展,尤其是最重大技术的突破,几乎每一步都比多数人的预测来得晚。比如,直到今天,我们也不敢说,人工智能到底何时才能真正像成人一样自由对话。所以,即使以今天的标准看,弱人工智能的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人类离超人工智能的威胁还相当遥远。

  人们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恐慌,大多数来自于对于人工智能的不解。我们无须担忧和惧怕这个时代的到来,我们所要做的,应当是尽早认清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了解变革的规律,尽早制定更能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劳动保障制度、教育制度等,以便更好地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在俄罗斯国家研究型核大学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控制论教研室教授阿列克谢·萨姆索诺维奇看来,如果说人工智能发展最终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威胁,那么还是要从人类自身去寻找原因。“我毫不怀疑,未来会有心怀不良的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制造出一些危险的机器人,甚至是机器人武器。事实上,新型犯罪始终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如影随形,比如病毒和恶意程序,恶不在于技术,而在于人。人类可以有选择地赋予人工智能正面情感,使其成为我们工作生活的得力助手,而不是毁灭我们的灾难。”

其他新闻